“媽媽,我好疼……”2023年3月的一天,六歲的童童(化名)在洗澡時突然向家長反映自己下體疼痛,家長這才發現其下體紅腫,在詳細詢問下,童童說是小莉(化名)的爺爺碰的。
小莉是童童的同學,兩家是鄰居,平時相處融洽,孩子之間也經常串門玩耍。當天下午,童童像往常一樣去小莉家玩,不久后,小莉被奶奶帶去上培訓班,小莉的爺爺老王(化名)趁家中無人,將童童帶入家中臥室內,通過摳摸其下體對童童實施猥褻。對于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應當依法從嚴懲處,2023年6月8日,臨汾侯馬市人民檢察院以猥褻兒童罪對老王提起公訴,后其被侯馬市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
“檢察機關在嚴厲打擊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同時,應追根溯源,統籌推進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與涉未成年人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相融合,提升未成年人綜合保護質效,全面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背修k檢察官說道。
該院結合辦理的這起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通過“5+”模式依法能動履職,給予未成年人全方位的司法保護。
提前介入+精準固定證據,
依法嚴懲性侵犯罪
案發后,該院第一時間提前介入,內外銜接、協同取證,為固定證據下好“先手棋”。鑒于童童為不滿14周歲的幼女,為確保詢問到位,減少再次傷害,檢察機關主動會同公安機關開展“一站式”詢問,引導公安機關獲取客觀性證據,全面勘察案發現場,提取物證,為后續案件的審理提供關鍵的證據。在此案移送侯馬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階段,檢察官認真審查證據,精準指控犯罪。最終,法院采納了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
督促監護+家庭教育指導,
有效助力家庭保護
通過梳理案情,檢察官認為童童的監護人對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到位,過于相信熟人、鄰居,經常任由孩子獨自外出,且無任何監護措施,間接導致孩子遭受性侵。為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檢察官對其監護人進行了家庭教育指導,制發督促監護令,督促他們正確履行監護職責,改變不當教養方式,謹防熟人作案,多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引導孩子提高自我保護能力。該院也定期跟蹤執行情況,確保督促監護令落到實處。
公益訴訟+開展磋商工作,
全面推動綜合履職
在與童童接觸的過程中,檢察官發現其所在幼兒園沒有開展過相關的性教育,致使她在案發后并未意識到自己遭受了侵犯。此外,通過對近三年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全面梳理,發現普遍存在這種問題。該院立即將本案作為行政公益訴訟立案,向教育局送達磋商函,督促其對侯馬市內的學校開展性教育工作依法履行監管職責。教育局高度重視,及時組織各中小學校負責人召開座談會,督促轄內所有學校開展適齡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騷擾意識,建立預防性侵機制。
交流座談+形成長效機制,
有效促進社會治理
案件辦結后,該院邀請教育、民政、婦聯、團委等部門共同舉辦預防性侵未成年人工作座談會,建立起多部門共商共治的長效機制。一方面,與教育部門、各小學代表和幼兒園園長就如何加強預防性侵未成年人工作展開交流,呼吁教師積極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及時移送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線索。另一方面,聯合民政局邀請家長代表參加法治講座,以案釋法講述家長在預防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重要作用,幫助、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強制報告+建立數字模型,
積極開啟智慧檢務
近年來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屢屢發生,此類案件存在取證難、報案少等問題。為減少性侵案件的發生,該院聯合衛健委和公安部門,調取了醫療機構近年來未成年人就醫數據和性侵未成年人報案數據,建立了強制報告數字監督模型。該模型通過數據比對、碰撞,對發現的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中已報告未立案、已立案未報告、未報告未立案的情形進行分類預警,檢察機關從中發現監督線索,向衛健委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其落實強制報告義務,防止性侵案件有案不報。
未成年人保護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工作。臨汾侯馬市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性侵未成年人案件時,充分發揮社會支持體系優勢,主動加強與公安、民政、教育部門的溝通交流,以檢察能動履職的“我管”促相關職能部門的“都管”,以司法保護助推“五大保護”,形成“1+5>6”的未成年人綜合保護大格局,全力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來源:臨汾政法微信公眾號